找到相关内容176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识是从哪里说起的

    得出的推断。凡夫并不能也未曾直接感受过外境。如果没有一堆感觉,或者不经我们推断,外境就根本无从谈起。所以,外境完全不是基本的,而且除了作为意识的推论和推断,外境根本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唯识学说无境...应该得出与中观类同的结果。  推论与疑问:由上所述,假如“绝对别业”确实是唯识学当初开始建立时候说话的起始点,又假如学人对这个起始点有明确了解,那么唯识学现今一些深奥难解问题可以得到很大的简化,而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447424.html
  • 西方逻辑的输入与明末文化思潮

    !西儒傅先生既诠寰有,复衍《名理探》十余卷。大抵欲人明此真实之理,而于明悟为用,推论为梯;读之其旨似奥,而味之其理皆真,诚为格物穷理之大原本哉。”[xv]显然,李之藻厌恶晚明王学末流“汗漫空疏”的学风...李之藻首先对“名理探”作简要的说明:“名理之论,凡属两可者,西云第亚勒第加。凡属明确,不得不然者,西云络日伽。穷理者,兼用此名,以称推论之总艺云。依此称络日伽为名理探。即循所以明,推而通诸未明之辩也。...

    解启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72781477.html
  • 龙树‘回诤论’中的“空”之研究

    ( anumāna )即逻辑上的“推论”( inference );(三)阿含量( āgama )或圣言量(声量,?abda ),即有经验者或权威、圣者所说的话;(四)(譬)喻...nupapatti? )。在这种情形下,你说一切事物都是空的,是不对的。   也许,你以为( syāt te buddhih ),你透过了推论(比量)、言语上的证言(阿含量)、和认同(譬喻量),   p....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9.html
  • 从菩提达摩到大意宗杲——一个禅学认识架构的历史形成

    从菩提达摩到大意宗杲——一个禅学认识架构的历史形成  林湘华(成功大学中文所博士生)  提要:有别于一般以“明示推论”作为知识的特征,并以之作为支持知识非关个人性之“客观中立”的论调,哲学家伯蓝尼...“禅宗”,并且也是以这种架构的发展,以禅学思惟内在合理性的发展,来解释禅学的历史形成与内涵。  关于知识的运作,哲学家伯蓝尼在一般我们所熟知的“明示推论”之外,提出了另一种叫“默会致知” (...

    林湘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22064105.html
  • 龙树《回诤论》中的“空”之研究

    它们是获得正确知识的四种工具:(一)现量 ( pratyak?a ),即依附在认识器官上的“知觉”;(二)比量 ( anumāna )即逻辑上的“推论”( inference );(三)阿含量( ā...ānupapatti? )。在这种情形下,你说一切事物都是空的,是不对的。  也许,你以为( syāt te buddhih ),你透过了推论(比量)、言语上的证言(阿含量)、和认同(譬喻量),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4871689.html
  • 浅评《入因明正理论》几处译法

    在其同文稍前一处[4],曾以玄奘译本中有“是名为宗”一句在梵本中缺无为由,推论目前面世的梵文本和玄奘当时手上的梵文本“是所依据的底本不同”。这样一来,就为韩先生自己后来的其它梵汉本的对勘埋下了一个原则性的不定因素,因为既已作了“版本不同”的推论,那后来的所谓对勘都统在犹疑的阴影里了。其实,我们这里也可以依照印、藏、汉三地翻译家们的一致同译,质疑那个从耆那教手上抄回来的梵本的可信程度。显而易见,若单...

    罗劲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2738818.html
  • 因果的俗谛与真谛

    力学」、「测不准原理」及「蝴蝶效应」等的影响,发展出「具不确定性的因果论」。而生命层面的因果问题则比物质层面复杂,它面临无法重复实验,甚至无法观察的困难。这里我们做了一项尝试,经由模仿自然科学而推论...推理。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由原子或更基本的一些粒子所构成,物质既然是粒子所构成,为什么又会是波呢?在1924年,当时还没有任何实验证明物质具有波动性,德布罗衣(de Broglie)就做了以下的推论:  ...

    陈昌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1641735.html
  • 试谈量学《心明论》中的因明成分

    它充分利用了因明推论式——应成式,以辩论的姿态,驳斥他宗,论证自宗。所以说,《心明论》既阐述表明了小乘“经量部”关于认识论方面的基本观点,也分析论述了意识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它不但在量学著作中占有十分...所指的因,是推论式中的因(依据),所谓正确因,指具“因的三相”者。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比量所认识的对象不是感官所认识的一般具体事物,而是通过推理即论式中的因的作用去认识事物的共相(总相)。如果说,现量是...

    祁顺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75938493.html
  • 藏传因明学发展概况

    白,为白马故,许此遍理。然不许者,彼非物质,为补特伽罗,是马故。  这个论式,主要是以白法螺应是色,推论白马应是白。实则不然,白马并非白,因为马是动物。这个论式的特点,在于把白马作为一个具体的动物概念,而它的白,只能是它的外表,并非它。这是断诤的论式。  上两例,具体叙述了辩论过程中的问答格式,由此,可以推论到更多的问答层次。  在此,简单谈一下“认识”这个概念,因为因明学在建立任何论式的时候,都不能...

    杨化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11038720.html
  • 法称的逻辑著述及其流派

    来代替早期佛教的旧哲学。《释量论》的内容分为四章,分别讨论推理、知识的实效、感官知觉和推论式等四个项目。全书用便于记诵的诗体(偈颂)写成,约计2000颂。第二部著述《决定量论》(Pramā1a-...分别讨论感官知觉、推理和推论式等三个项目。其他四论则系讨论一些特殊问题,《因论一滴论》(Hetubindu)略述逻辑推理的分类;《观相属论》(Sambandha-parikā)考查各种关系问题,是用诗体...

    景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3738125.html